欢迎来到 旅行社调研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旅行社发展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建设国际化的黄河文化旅游带应处理好几大关系

时间:2022-03-26 文章来源: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作者:佚名

  在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中,河南提出大力弘扬黄河文化,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加快文化旅游大省向强省转变,并把“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推动河南文旅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为此,要处理好几大关系。

  文化引领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生态是文化生发、延续、传承之基。不管是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还是以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为抓手,打造河南新的主导产业,首先要处理好的是文化引领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这就要求在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带过程中,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保护弘扬黄河文化、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的头等大事。为此,基于河南山形水系的生态框架,以黄河干流为主线,以太行山、伏牛山、熊耳山等山地为屏障,以南水北调中线、隋唐大运河及明清黄河故道为主要串联廊道,统筹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历史人文遗址周边环境建设、沿线居民房前屋后小环境整治,加快构建“一带三屏三廊多点”的生态保护格局,促进自然与人文协同,确保自然山河、历史人文动脉与社区家庭之间的绿色畅通。

  标识工程与轴带贯通的关系。文化旅游带建设既要点的标识,也要线的烘托,更要带的协同。在河南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过程中,做好标识工程建设,下好文旅资源串珠成链功夫,开展保护开发中的轴带贯通行动,是缺一不可的。为此,对于河南黄河流域自然旅游资源,在基于山水形势重点打造标志性山水景区的同时,更要发展旅游资源丰富地区的全域旅游,形成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生动局面。对于流域历史文化资源,要以华夏历史演进史为径,深化对仰韶文化、夏文化、殷商文化、周秦文化、汉魏文化、隋唐文化、北宋文化的研究,在摸清黄河历史文化资源家底基础上,组织实施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工程,建设可观可游的世界级大遗址公园走廊。对于黄河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行动,不管是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基于文化地域但不局限于地域行政区划,做好同类、同时期文化保护开发行动的协同。

  保护传承与产业融合的关系。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是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生动体现,是“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的重要动力。这是文旅文创产业具有高渗透性、强融合性、可跨越性的特点决定的。因此,在河南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过程中,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应与文化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实现相统一,与文化价值与生态价值实现相统一。这就要求在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过程中,首先要整合串联河南沿黄地市优质文旅资源,通过发展工艺美术产业、精品演艺、沉浸式体验消费、建设康养基地等,推动文旅业态创新,把文化、工业、体育、康养、教育等元素更多融入旅游,发展富有特色的全链条文旅业态;通过吃住行、游乐购、康与养的产业融合,在畅游中原山水、感受老家河南中,实现游客物质享受与精神充实的统一。在打造河南成为黄河流域中华文化传承创新中心、世界文化旅游胜地过程中,促进河南民生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品质显著提高,进而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进程。

  机制协同与创新驱动的关系。在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过程中,在理念上,应把弘扬保护黄河文化与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统一起来,把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中原出彩协同起来;在规划上,处理好国外与国内、全域与区域在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中的空间关系,处理好黄河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时间关系,处理好自然与人文、旅游效益与社会价值的协同关系;在区域协作上,加强省级统筹,打破行政壁垒,构建市场共建、品牌共育、利益共享的一体化发展机制,合力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在资源整合上,协同社会各界力量,整合上下游、左右岸、优秀传统文化与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建设文化资源,使黄河文化所承载的中华精神在器物保护、制度创新、生产发展、人心凝聚的协同中得到弘扬;在创新方式上,通过视、听、说、演、画、研等形式,活化黄河文化,通过运用AI、AR、VR等多种技术,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将河南丰厚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产品优势,将其打造成真正体现中华文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带。

  (作者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责任编辑:陈璐


原文链接:http://hct.henan.gov.cn/2022/03-25/242055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