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旅行社调研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旅行社法制

海口积极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活化红色资源 赋能红色旅游

时间:2023-07-16 文章来源: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 作者:佚名

  

  

  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内游客不断、红色村庄塔昌村迎来一批又一批游客……火红的七月即将来临,海口红色旅游热度持续上升,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开启红色之旅,走进红色景区聆听催人奋进的往事,在革命先烈舍生取义的精神洗礼中,感悟那些曾经激情燃烧的岁月。

  记者从海口市旅文局了解到,近年来,我市依托红色资源,不断打造红色旅游景点,并将红色资源与乡村旅游、乡村产业等有机结合,通过推出红色旅游线路、策划红色骑游活动等系列举措,不断推动红色旅游品牌打造,助力海南自由贸易港和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

  

  龙华区新坡镇仁台村羊山革命纪念园内的琼崖红色革命铜像。海口日报记者 康登淋 摄

  红色旅游景点成打卡热门地

  参观红色旅游景点,聆听红色历史,可感悟时代发展,更能汲取精神力量。由此,近年来,越来越多市民游客选择将红色旅游景点纳入出游路线之中,红色旅游景点逐渐成为打卡的热门地。

  6月28日上午9时许,在龙华区解放西路竹林里,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内人声鼎沸。一批又一批游客走进这座琼北民居风格的二进三间四合院,在古朴庄重的砖木房内感悟艰苦的革命岁月。“这里保存得非常完整,十分难得。我从这里的一桌一椅,以及一件件旧物中充分感受到了琼崖革命的艰难,也深刻体会到了革命先烈们当初抛头颅洒热血的不懈进取、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坚定信念。”市民王和刚说,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也将激励着他勇往直前,面对人生的所有坎坷。

  据了解,1926年6月,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此召开,从此,琼崖革命的征程之上有了正确的航向。2000年,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正式免费向公众开放,每年接待游客约10万人次。“近年来,我们与多家社会团体、单位联合举办主题活动,让红色文化走进社区、校园,让更多人了解中共琼崖一大的历史和人物事迹。”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管理处负责人介绍,旧址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让红色文化出街巷、进社区、入校园。

  

  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海口日报记者 苏弼坤 摄

  红色旅游,可观风光赏美景,可缅怀历史,可激荡心灵。“海口蕴藏着许多的红色资源,细细参观能够深入感受琼崖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峥嵘岁月。”6月25日,东北“候鸟”老人李苏洋在参观位于琼山区云龙镇的琼崖工农红军云龙改编旧址后说,他也将推荐身边人多到海口的红色景点走一走、看一看,感受革命历史、体验红色文化。

  海口市旅文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外,目前,海口还打造了5处主要红色旅游景点,包括秀英炮台、冯白驹故居、李硕勋烈士纪念亭、琼崖工农红军云龙改编旧址和解放海南岛战役烈士陵园,这些红色旅游景点也是全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海口依托主要红色旅游景点,结合市内44处红色旅游资源,形成多条特色旅游线路,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参观游览。“近年来,海口将红色旅游景点、自然风光、特色文化等旅游资源进行有机串联,策划了以红色革命感悟为主题的红色骑游、红色徒步等活动,得到市民游客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促进了旅游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该负责人说。

  红色资源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

  近年来,海口积极推进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依托红色资源,海口一批红色村庄也得到较好建设。

  “我们村是一座红色村庄。1931年,中共琼山县委在我们村成立了琼山县苏维埃政府。近年来,依托红色资源,村里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红色文化场馆建了起来,我们的生活环境不断变美,村里还迎来了不少游客。”6月26日,走进秀英区永兴镇永秀村委会苍英村,村民周大爷一边说,一边带领记者参观村庄。

  走进苍英村,整洁干净的村路上,沿途可看到一个个红色文化符号,驻足即可了解发生在该村的革命故事。在该村红色历史展馆内,一幅幅绘画作品,可身临其境地了解广大群众奋勇抵抗侵略者的感人故事。

  经历岁月的洗涤,如今红色资源为这座绿色的村庄注入了发展活力。近年来,苍英村依托红色资源,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并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我们村以荔枝黄皮为主要产业,每年荔枝、黄皮上市时,我们都会推出乡村采摘路线,把红色资源与产业经营有机结合。”永秀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周春玲说。

  依托红色资源,红色村庄的村民还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实现了稳定收入。

  

  市民游客到琼山区云龙镇长泰村冯白驹故居红色教育基地参观。海口日报记者 苏弼坤 摄

  6月28日上午,走进美兰区灵山镇仲恺村,只见该村新修的村路宽敞而干净,路旁的民居外观也十分精美,村里的臭水塘还通过生态治理,变成了一个迷人的湿地公园,成为村民、市民游客的休憩地。“每天村里都会吸引大批骑行游客和外省游客前来。”6月28日上午,仲恺村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陈健介绍,去年底,该村村民郭南云还主动返乡创业,开了一家水吧,为市民游客提供冷饮等服务,依托红色资源做起小生意。

  依托红色资源,海口的红色村庄不只在村容村貌上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红色旅游产业也不断兴起,乡村游业态不断丰富。

  “我们组团玩真人CS,我们四个一组,你们四个一组。”6月23日,端午节假期,市民章志麒与朋友带着孩子走进琼山区云龙镇长泰村冯白驹故居里的将帅成长营,体验了军事拓展项目中的真人CS体验项目。

  长泰村是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在这片土地上,冯白驹将军的故事广为流传。近年来,该村依托红色资源积极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不仅依托政府支持对冯白驹故居进行了修缮,还成立了村集体公司,引进了将帅成长营,打造爱国主义教育户外拓展项目。

  如今,该村建起的初心农庄、初心农场、将帅成长营、儿童乐园等备受市民游客青睐,每逢节假日村里都能吸引上百人前来。该村又积极发展阳光玫瑰葡萄等种植产业,并利用林下可用土地引进天涯丛林越野车俱乐部项目,全方位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依托红色资源,村里业态不断丰富,游客不断增多,村集体经济得到较好发展,村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好。”长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符海根说。

  用好资源打造红色旅游品牌

  海口红色资源丰富。依托红色资源,近年来,海口推出系列红色旅游线路,以吸引广大市民游客前去参观游览。但是,产品单一化、互动性差等因素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民游客的体验感,也成为海口发展红色旅游,打造红色品牌的阻碍。

  如何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内涵,活化利用好红色资源,打造出叫得响的红色品牌,推动红色基因传承?日前,纪念冯白驹同志诞辰120周年主题研讨会在琼山区国兴大道海南省图书馆举办。研讨会上,多位专家学者围绕红色品牌打造提出相关建议。

  “要打造红色品牌,首先应该研究透历史,并把历史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原副教育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柳建辉建议海口加大对红色资源的挖掘力度。

  “要用好红色资源,做好红色大产业。”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副馆长饶道良以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为例,建议整合红色资源,打造红色地标,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文化内涵。

  

  在龙华区仁里村委会仁台村,小朋友开展红色旅游并购买草编工艺品。海口日报记者 康登淋 摄

  上海文博堂城市研究院院长,长征干部学院四渡赤水分院教授文博认为,在网络时代,应通过树立、推广一批红色IP;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红色网络根基,依托网络营销方式,将红色教育与红色旅游、红色文化相结合,打造红色品牌。

  “海口要打造红色品牌,首先要凝聚地域特色的精髓。”6月27日,海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史振卿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除了深挖红色资源的内涵外,政府要对红色资源优势、客源市场需求等有准确的把握。同时,要有金融机构等多方资本的强力支持,确保红色资源开发的资金保障,“各地红色文化产品要具有独创性和特色性,不能有太多的趋同性,更不能把一个文化创意产品到处复制,导致游客到景区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旅客的满意度,是红色品牌成功与否的试金石。”

  海口市旅行社协会秘书长麦伟文认为,目前红色旅游客源中相当一部分来自企事业单位,在游览时间上受纪念日和各种活动限制较为明显。红色旅游要扩宽市场,应该注重与当地其他特色资源、多种旅游形式的融合,这样才能维持客流量,提升游客消费水平,并且能有效延伸红色产业链条。

  “将红色文化与当地风景、民俗风情相结合,既有利于实现寓教于乐、寓教于游,激发广大游客的爱国热情,又有利于发挥红色旅游富民效应。”市旅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海口将继续完善红色旅游景区景点智能化升级,继续推出更多红色文化主题旅游产品,通过弘扬红色文化,讲好红色故事,打造红色品牌,塑造海口红色旅游品牌新形象;同时,探索把红色旅游产品与蓝色海洋旅游、绿色生态旅游进行有机结合,打造成新的消费热点。

      原标题:海口积极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活化红色资源 赋能红色旅游

      记者:赵汶 祝勇

  

  

  (编辑: 符月娇)

  


原文链接:http://lwt.hainan.gov.cn/ywdt/sxkx/202306/t20230629_344410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