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淡经营之下 中国旅游景区未来走向何方
时间:2022-03-26 文章来源: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作者:佚名
疫情之下,那些曾经怀揣在旅游行业淘金梦想的人,被牢牢的套牢在泥沼里。激烈的市场竞争,真实的旅游现状,像是一记记响亮的耳光,不仅仅打了很多老景区(在这里,我把在市场上存活并持续正常经营10年以上的景区称为老景区)的脸,也让后面进入旅游行业的,各类特色新名词、新产业的新景区痛苦不已。
一、旅游景区破产拍卖、经营亏损,已经见怪不怪,并且以后将会成为常态!
近日,河南一家4A级景区—南召县宝天曼景区,出现在阿里拍卖网页上。此次拍卖由河南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发起,拍卖标的为南阳市南召县宝天曼景区的开发权、经营权、收益权,评估价为9270万元,起拍价5281.596万元,将在7月27日中止。截至目前,拍卖引来三千多次围观,但尚无报名者。从阿里拍卖网页上可见,这已经是南召县宝天曼景区第四次被挂牌拍卖,前三次均已流拍。
事实上,景区经营不善最终导致破产的案例不在少数,例如2017年7月,国家5A级景区洛阳龙潭大峡谷因不能偿还到期债务,进入破产程序;2020年5月7日,洛阳市栾川县的4A级景区养子沟景区宣告破产,于栾川县人民法院立案受理破产清算申请;2020年6月,河北5A级景区野三坡的运营方旅投公司启动破产清算。在阿里拍卖网上,也能查询到多个景区拍卖标的,例如2019年的四川省芦山龙门溶洞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资产组合(含景区经营权)、2017年临安浙西千顷天池旅游有限公司对“浙西天池”景区的开发权和经营权。
根据上市旅游企业2021年的最新财报显示,旅游企业也是喜忧参半,7月13日,西安旅游发布2021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净利润亏损1,550万元-1,850万元;张家界发布2021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净利润亏损2200万元-2600万元;云南旅游:上半年预计盈利800万元-1200万元;峨眉山A:上半年预计盈利3000万元-3500万元;
景区破产往往由于项目投融资方案有瑕疵,资本运作不够老道,盲目加大投资,同时受企业性质限制,无法获取银行贷款,甚至引入高利贷。景区正常营收无法覆盖资金成本,以致现金流断裂,最终进入破产重组。优秀的旅游景区运营企业,需要合理利用政策支持,保证融资合作多元化,实行轻资产运作、集团化运作,做到产品创新、营销创新,增强景区综合运营能力,打造景区品牌。但是,很多景区难以做到!
旅游景区的重资产投入,导致不会像旅行社那样一下子大批量破产,但是,不破产并不等于能够好好的生存!目前国家政策大力发展旅游业,2020年,虽然受到疫情的影响,旅游景区数量上依然增加了四百多个,预计2021年,旅游景区的数量还将持续增长。新增景区将会更符合新形势下的市场规律,也会给老景区带来更大的挑战。
目前,景区基本上步入了疫情常态化、自媒体化、体验化、优胜劣汰化等等新行业环境、新市场环境的全新时代。所有的景区都将在新环境下生存、竞争和发展。景区的未来在哪里?景区人该怎么面对这正在变革的旅游业?
于是,静下心来思考这十年的时间,所走过的路和经历的与旅游景区有关的事,这些年,我基本走遍了中国的主要省份和旅游城市。下图的阴影部分为百度地图上显示的我这几年走过、打卡过的上百个城市,行程超过十万公里。
通过不断的行走和思考,以及和不同的旅游景区业态的同行进行沟通交流,我深深的感受到:未来的景区将进入游客导向的时代,资源加创意加资本实力将决定景区的命运,而中国旅游景区的未来,必然在老景区,以及在这些景区的老旅游人,必将肩负起振兴中国旅游的大任!
二、虽然看起来很多景区热热闹闹,但大趋势仍然是具备实力的老景区市场核心地位难以动摇!老景区眼光更长远,走的更稳也更远。
1、做旅游景区对资源依存度占70%,“七分天注定,三分靠打拼”;老旅游景区大多占据优质资源,而资源就是最大的竞争力!
一流二流的旅游资源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已开发完了,这些资源基本上就是现在大家所熟知的304个列入国家5A级景区的这些资源;而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到2010年左右开发的景区,大多数是相对偏远但仍然有一定开发价值的景区,这些资源基本变成了在各地区域市场非常活跃的国家4A、3A级旅游景区;
反观最近几年新兴的各种类型景区,绝大多数都是三流四流,甚至不入流,全靠砸钱人造的资源,没有景观,没有文化;钱是经济杠杆,不是旅游资源,因为人去旅游是看景观的不是去看钱的,要是看钱,还不如在家躺炕上,打开钱包慢慢看,所以,有钱不如有资源。虽然游客都有喜新厌旧的心理,新建景区通过几次活动,可以达到人头攒动的效果,然而,短暂的繁华,并不等于持续的升温。这也是很多新景区开业之后迅速从充满希望到变成僵尸景区的核心原因。这也是很多新进入景区行业的老板还没开心几天就陷入无尽痛苦的根本。
2、老旅游人的旅游情怀以及吃苦耐劳、甘于忍受寂寞和贫穷,是保障景区长期存在的基石;
通过无数次的考察,在老景区的旅游人提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情怀和坚持”,在新景区的旅游人提到最多的就是“困惑和转型”。
这些老旅游人大多是从九十年代后期进入景区,多的已经在景区里已经摸爬滚打了几十年,少的也是在景区干上三五年,三五年,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但是,能够在景区坚持下来三五年的,这些人便已经不在类同于其他行业的人。他们已经开始慢慢习惯了和山川为伴,习惯守着一份寂寞和向往,宠辱不惊,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多了份淡然,多了份宁静;虽然旅游行业有很多问题,景区也有很多困难需要解决,有忧虑,但是从他们的神态和言谈中,表达的更多的都是对旅游行业、对景区难以割舍的爱和希望;
而新入行的旅游人,思维大多停留在原行业上,一下子还没回过来神,特别是旅游这个东西又太杂,一下子也找不到感觉,所以,新旅游人表达的最多的就是困惑和艰难,不知道旅游怎么干,不知道未来在哪里,甚至不知道自己将来的职业该何去何从。吹尽狂沙始到金,不经过时间检验是见不到最终的结果,没有情怀的人是做不好旅游的,中国旅游的未来,也需要靠着一大批有情怀的旅游人支撑着,这些人,才是旅游景区的脊梁,才是中国旅游景区发展的希望,我们为老旅游景区人点赞,为情怀而点赞。
三、新景区能不能活下去,活多久,目前来说还是个未知数,不过,大部分新景区过不了3-5年的初创期。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道理,几百年来,似乎成了颠不破的真理。
1、庞大的建设和运营成本,将成为新兴旅游景区的大坎,能不能度过生存期,将是这些新景区在长时间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景区建设成本高,特别是基础硬件设施建设和景区土地流转,是一笔非常巨大的开支,少的几千万、上亿,多的都是几十、上百个亿,新景区的资金一部分靠外行业进入,还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从银行贷款取得,维持一个新景区,不单单是运营费用,宣传费用,还有土地租金、以及银行贷款等等成本;建设成本越高,银行贷款就越多,银行贷款越多,企业的负担就越重,而这负担,靠景区门票收入,从市场上收益,根本无法维持。所以,新景区的生存成本更高,生存压力更大!
而老景区早已解决了这些问题,能够在市场中生存下去并养活自己是老景区要考虑的问题,这些问题,相比起新景区所负担的东西,那简直是小巫见大巫,详细论起来,会让新景区耻笑的,然而,这也成为了老景区赖以生存下去的又一个有力的砝码。
2、活动策划成本过大,业态布局成本过高将成为新景区的噩梦。
老景区之所以运营艰难,表面看起来是因为景区越来越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其实质核心是其他行业跨界进入旅游业的,大多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无论是做活动策划,还是搞建设规划,都舍得花钱,而这种短期不求回报,不算细账,大投入大产出的资金投入模式,以及市场竞争不论套路的做法,也是传统老景区干暂时不过新景区的最大原因。
但是,随着其他行业的钱变的也不是那么好挣,流向旅游业的钱都会慢慢紧缩,赔钱的生意,相信精明的商人是不会干的,所以,那些打算旅游投机的人会慢慢放弃这个看起来美好的梦,开始理智的对待景区,新景区一旦失去资金支撑,开始理智的面对旅游,那么,缺少核心资源优势,活动策划的无中生有,以及依附景区生存的业态维持,将会是新景区从业者最为头疼的问题。
而传统老景区大多是靠景区吃景区,景区每年的收入屈指可数,没有其他行业的资金流入,所以早就适应了精打细算的过日子,虽然短期的活动策划和资金实力上无法和新景区竞争,但如果新景区失去了资金支撑,在经验和套路面前,孰优孰劣,暂且难以判定,但是对于新景区无中生有的运营难度来说,老景区占尽资源优势和行业经验,这时候势必会占点便宜了!
不过,老景区也存在很多问题亟需解决,其中最为核心的是如下两个问题:一是人员老化、思想陈旧,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问题。老人员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新人招不到、留不住,人才断裂以及人员素质整体过低,将会是老景区面临的一大问题;另外就是、资金严重缺乏情况下的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问题,不上项目等死,上项目又会被资金拖死,将会是老景区另外一个头疼的问题。
四、中国旅游景区的未来将会如何升级?
在旅游景区发展的初级阶段,大家玩的是资源,主要依靠的是渠道和活动策划;而现在,除了那些具备得天独厚、独一无二的资源级别的景区之外,中国大多数的旅游景区和部分区域的旅游行业已经迈入了以游客为导向的新时代,处于这个时代的游客的关注点已经不再满足于单纯的到旅游景区进行旅游观光,而是渴望得到更多的性价比更好的旅游体验。旅游景区的开发,也不单单是为了做旅游,也不再局限于规模的大小,更多的是围绕旅游做产业,围绕旅游做其他。政府主导下的旅游目的地城市或者大型项目,将成为未来旅游发展的重心,大部分的没有资源优势和特色的中小景区将逐步被淘汰。
在游客主导市场的大环境条件下,中国的旅游景转型该走向何方?旅游景区该如何升级?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需要我们回头去思考游客为什么会去选择去老牌的网红景区,特别是游客量比较稳定的国家5A级景区?因为宣传,因为向往,因为文化底蕴和绝世的美景!是的,吸引我们的是那一幅幅精美的图片,还有那一个个优美的传说,即便是景区内没有消费,没有厕所,即便是要坐车颠簸几个小时,那也关系不大。
所以,未来中国旅游景区的升级和发展,必然会回归旅游的本身,产品是核心,文化是灵魂,如何将两者有效的结合,并讲好故事,是旅游景区开发的根本!一切源于推广,强大而有特色鲜明的推广,才是景区低成本运营的根本!
景区升级,首要问题不是在二消项目上做文章,更不是完善配套设施服务,景区升级是向内看,围绕现有的资源,静下心来,寻求特色,寻求能吸引游客来的特色点,解决了吸引物,就解决了景区存在的根本问题。景区升级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1、寻找景区的资源灵魂和价值体现;产品特色是吸引人的核心!
2、讲好景区的文化故事;文化内涵是景区长期火的保障!
3、借助新媒体,做精准推广。用好新媒体是低成本市场运作的技巧!
一个核心:产品特色永远是第一位!相同资源找特色,不求大而全,只求有特色,聚全身之力于一点,寻求资源和文化的特色制高点,个性化的景区才能有生存、生长的空间,起码是在一定区域内占据优势。旅游景区要考虑自身的因素,更要考虑所处的市场大环境和旅游大环境,围绕自身的产品和资源做好升级。然后借助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工具进行快速传播,这样,景区就会以较低的成本,实现游客快速增长的目的和效果。
目前,很多景区已经被拖到濒死的边缘,以后的市场情况可能比想象的更糟糕,旅游项目的资源状况,背景实力以及市场运作,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一招不慎,可能导致血本无归的地步。中国旅游景区走进新时代,未来如何全靠实力说话!!!旅游业是个好行业,但,能不能玩,取决于你有没有那个实力!旅游景区,且行且珍惜!!!
有时候,觉得社会就是个无情的大筛子,一次次的筛掉那些投机的、资源差的、没有关系的、没有背景的等等,留到最后的都是那些综合实力强的。你看似每次不经意的淘汰,其实都是不同的筛子在筛掉那些本不该留住资源留住财富的人或者项目。在这里,我要对广大旅游景区同行真诚的说一句:沉下心来,踏踏实实的做好景区吧!(作者孙震,部分数据和图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陈璐
原文链接:http://hct.henan.gov.cn/2022/03-23/241909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让老字号成为旅游消费新势力